一窥印度抓饼在东南亚不可撼动的美食地位
14 May, 2021您知道吗?源自于印度的抓饼(lacha paratha)来到东南亚各国后,其价格的上涨幅度,竟然可以作为社会经济变化的指标? !这道国民美食究竟有何魔力,能在去年荣登马来西亚两大外送平台的美食宝座?除了经典滋味外,又融入那些新巧思来满足每一张期待的嘴?
在马来西亚或是新加坡,不管你是饿了还是馋了,一道香热酥软的面饼美食,随时都在大街小巷中等着一解你的食欲。这道美食在马来西亚称为roti canai,在新加坡称为roti prata,到了印尼叫做roti cane;但其实,都是源于印度层次丰富的lacha paratha。
Lacha paratha 随着印度移民来到了东南亚各国,在汶莱、马来西亚、新加坡、印尼、缅甸等等受到欢迎;并随着风土饮食的差别,纷纷在各国的平民生活中扎根成形。以马来西亚为例,从香浓美食的聚集处MAMAK档开始,lacha paratha成为了马来西亚的国民美食:roti canai。 「roti」在印度语中为”面饼”的通称,「canai」有人说是源自于印度Chennai,有人说是来自马来语「挤揉」的意思。但不管身世为何,都不改如今roti canai已经是当地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。且在不断变化及改良后,roti canai已不只是早餐及小吃的首选,更成为了从西式餐厅到路边小摊都必备的菜单巨星。根据马来西亚的星报(The Star)报导,在2020年的Covid-19行动管制令(Movement Control Order, MCO)时期,roti canai打败了椰浆饭(nasi lemak)等经典美食,在GrabFood 和FoodPanda两大外送平台的名单上双双名列第一;证明了roti canai不可撼动的美食地位。
(Photo: Roti's appearance )
无论是Lacha paratha或是roti canai/prata,其酥脆的及层次的口感都来自于面饼及酥油反覆层叠的效果。不同的是,在印度,发酵后的面团是以擀面棍杆薄,然后以切割或揉挤的方式达成多层次的效果。在东南亚,则是用抛、甩的方式,制饼人抓住压扁的发酵面团,在空中抛转并甩在桌上,用离心力及甩拍的力量,让面团成为薄如纸张的面皮。然后将面皮往中间集中成长条,旋转成团,再压扁成饼,最后经由煎烤,上桌前将饼往中心挤压至蓬松,就有了外酥内软,松香可口的丰富口感。经典的吃法,是任意撕取一口大小,沾着羊肉或豆子咖喱的酱汁食用。嗜吃甜的,就挤上浓浓的炼乳,再配上一杯香甜的奶茶,便能享受完美的点心时光。
除了相同的经典滋味,受到当地民众喜欢的食材,也在厨师的巧思之下,和这道常民小吃融合成为新的美味。在马来西亚,常见的有抹上植物牛油(margarine)的roti planta,加入洋葱的Roti Canai Bawang,加入香蕉的roti pisang,沙丁鱼馅的roti sardin,或是打上一个鸡蛋,成为roti telur。在新加坡,则可以品尝到滋味浓郁的榴梿以及咖椰口味。
(Photo From:Pexels )
为了因应食材的特性,roti canai的外型也有了改变。原本挤压旋转的做法,为了放入馅料(如香蕉片、鱼肉等等),改为将薄如纸张的面皮,以往内上下、左右折叠,成为信封状的长方形面饼,煎好后再切块搭配合味的酱汁食用。
Roti canai身为平民美食的代表,甚至有人藉由它的价格上涨幅度,作为社会经济变化的指标。根据马来西亚的「Cilisos」网站,1970年代的roti canai平均价格为0.33元马币,1990年则微上涨到0.48元马币,到了2018年,则来到了1.3元马币。虽然涨幅看似有四倍之多,但一探口袋,roti canai/prata依然是亲切的铜板美食,随时等着满足每一张期待的嘴。
葱抓饼生产线LAP-5000 >看更多
本生产线设计了拉延功能,面团放入后能被制成薄至0.8公厘的可透光面皮,再经由自动滴抹油料、推送及滚动,模拟出犹如手工制作的美味抓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