包子,中式传统美食的好滋味
14 Jan, 2021中式美食时常随着地方习俗文化一同发展,街市随手可见的包子就是其中之一,究竟有多少地方的习俗与包子有关呢?
蒸笼打开,一个个蓬松如枕的包子,荤素皆宜、甜咸皆美;可做主食,也可当点心。不但代表着中华饮食征服了许多人的味蕾,更是华人世界里不可或缺的民间食物。
包子因为外型圆润讨喜,且带内馅,常被作为讨吉利的食物。许多地区便有在过年、或是进入腊月(农历年最后一个月份)时蒸包子、吃包子的习俗;象征一家人能团团圆圆、圆满如意。在旧时北京,农历六月六是稻谷正要结穗充实的时节,此时农家也会吃包子,祈求稻谷跟包子一样饱满充盈。而与自然及农作息息相关的二十四节气里,八月上旬的立秋之后,时序要开始转凉,这时候民间便会吃肉包子,让油汁地好好地滋润经历夏季后的身体。
此外,「包子」这名称在中文的社会中,也不时地会被引为祝福。民间有人取其”包生子”的衍生意义,作为给新人的赠礼。也有与粽子组成读音”包粽”(包中)的祝福礼物,为考试的亲友们带来美味跟好运。
除了这些,还有许多有趣的包子相关习俗跟传统,一起来看看吧。
度晬&抓周:为满岁婴儿求个好人缘
「晬」指得是孩子满一岁,「度晬」是闽南地区及台湾庆祝婴儿满周岁的传统仪式。在这一天,家人会准备牲礼及红龟(一种红色的甜包子,以龟为名意指长寿)祭拜祖先神明,并准备两个包子,来擦周岁孩子的嘴、屁股,然后说"臭嘴去,香嘴来",一方面是让孩子脱离乳臭,继续健康长大,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孩子长大后爱干净,说话也能得人缘。
端午节:不吃粽子吃包子
端午节是许多华人地区重要的节日,但除了吃粽子(以粽叶包裹糯米及各种食材的传统食物),在某些地区,比如四川、云南等,传统上却习惯吃面Q肉香的包子。有一说是纪念三国时代的名士- 诸葛亮;也有说法是此地此时正是麦子成熟的时候,麦粉比粽叶容易获得,在早期物资不丰的时代,唯有等到了端午节这样重要的节日,这些地区才会四处传起蒸包子的香气,大家尽情分食,并且祈愿收获丰饱。
台湾南方澳:新船下水丢包子
在宜兰南方澳地区,早期世代以讨海为生。因此每当新船下水,便要举办盛大仪式;其中最引人注意的,便是往站满人潮的船下「丢包子」。新船入水仪式所丢的包子象征鱼饵,船下拿起雨伞、菜篮、箩网的群众,好比争饵的鱼群。只待时间一到,上千上万颗的包子从天而降,抢到的民众也等于分享到好运,使得现场总是热闹兴奋。而渔船主人也带着这团火热的人气祈福新船下水后,渔获满满。